我为婆婆来普法

       我的婆婆是一个地道的农民,平生走的最远的地方,就是当地的县城。第一次到婆婆家去的时候,我对她一无所知,却也没有太多想象。而她,似乎也只知道我是个学习法律的人。
       这是一个平常的农家,见面后聊的无非都是些家长里短。用晚饭的时候正是新闻联播直播时间,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他们叙旧,并关注着新闻内容:“今后一段时期,财政部门将按照‘统筹城乡发展’和‘两个趋向’论断的要求,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,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,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……”“闺女,你是懂法的人,你给我讲讲农业税减免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有多少实惠?”婆婆忽然把我拉回现实。突然被这么一问,我也怔住了。对一个刚走出象牙塔的我来说,法律仅限于书本中的条条框框,当然还有老师口中的法史法理,哪里有考虑过农业税对老百姓的影响?我甚至背不出“三减免三补贴”到底是什么!还好老太太也意识到了我的尴尬,说:“以后你多注意一下,学好后让也教一教我。”
       回来的路上,我禁不住地跟老公“抱怨”这个较真儿的婆婆,好好种地就行了,国家政策关你什么事。老公对我第一次法律实践就遭遇尴尬忍俊不禁,在认真听完我的“法律意见”后,他开始介绍新农村情况。没错,目前在很多人心目中,农村还是代表脏乱差。但其实,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,农村发展是日新月异,农村人的观念上也是与日俱进。他说:“农民关注国家的农业政策,就跟我们关注自己的行业发展一样啊!”我了解了。到单位后我积极搜集资料,同时也向有实践经验的老师、同学请教,慢慢地,便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。
      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正值过年,很多原本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故乡。他们使用网络分享爱情、呼亲唤友,也忍不住小心翼翼地跟我探讨婚姻中的各种问题,俨然把生活过的很“法治”。不过这一次,我有备而来。自此之后,我才已然成为婆婆心中“懂法”那一个。
       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,普法教育对于普及法律知识,提高公民法制观念,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。但法制不应仅是高高在上的司法审判,也不该只是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,法治,还应是公民心中的那只法律天平砝码,是情理之中的民主生活。2001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将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,可见,那些寻常百姓家,才是法治宣传不可或缺的天地。而究其实,法宣只有联系实际,走进居民,了解居民所想所需,法制意识才能走进千家万户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程维云

首页_2022年5月份检查用    师林杂札    我为婆婆来普法
创建时间:2020-12-30 08:39
浏览量:0